北京一导游热射病去世 同事:带的是研学团,感觉不舒服后坚持把学生带上大巴车

时间:2023-07-03 23:19:34 来源:红星新闻

(原标题:北京一导游热射病去世 同事:带的是研学团,感觉不舒服后坚持把学生带上大巴车)

北京市气象局7月2日中午12点20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12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35-36℃,其中南郊观象台气温36.3℃,高温黄色预警持续中。


(资料图片)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也就是在这个中午,49岁的导游“龚哥”在带领一个研学团从颐和园结束行程后晕倒在了大巴车内,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医院证明显示,“龚哥”是因为热射病去世的。

7月3日,“龚哥”的同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49岁的“龚哥”原本在带领研学团进入颐和园一小时后就已经感觉到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他依旧坚持把团队的学生带上了园外的大巴车。目前,“龚哥”的同事还在和旅行社沟通“龚哥”善后事宜。

同事讲述:

49岁导游35度高温下带研学团游览近两小时

返回大巴车后昏迷

“龚哥”是龚先生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对他的习惯性称呼。

7月3日下午,“龚哥”的老同事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龚哥”今年49岁,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做欧洲国家的出境游带队导游工作,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因为资历比较老,同事和朋友们都会喊他“龚哥”。

“我是2日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龚哥去世了的。”刘先生说,等他赶到收治抢救“龚哥”的航天中心医院时,“龚哥”已经被医生宣布死亡,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

7月2日因热射病去世的导游“龚哥”生前工作照(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刘先生事后了解到,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龚哥”带领了一个学生研学团进入颐和园景区进行游览,中午12点左右从颐和园内出来,返回到大巴车上去饭店吃饭,在大巴车上时,“龚哥”就已经不太说话,到了饭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后来听团里的学生老师讲,在颐和园内讲解了一个多小时后,龚哥就有一点不太舒服的感觉,说的话也不太多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把学生送到了大巴车上。”“龚哥”的另一位前同事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而据北京气象台7月2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天中午12点左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35至36℃。

网传消息

去世导游是独生子

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病

7月3日,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49岁的“龚哥”是独生子,一直没有结婚,生前是一个特别开朗和热心的人,“龚哥”去世后,是他生前的朋友在帮忙料理后事。

“龚哥的父亲今年80岁了,平时一个人生活,龚哥的母亲几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现在在养老院。”刘女士说,“平时去养老院看母亲时,都是龚哥开车拉着父亲一起去,我们今天去龚哥家,龚哥的父亲还说,以后儿子不在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养老院看望老伴儿,听得我们很难受。”

刘先生称,“龚哥”做导游有20多年了,之前主要带境外游团队,一年的收入在几十万元,还算比较宽裕。刘先生表示,疫情缓解后,“龚哥”就开始带国内游的团队,尤其是一些研学的团。

刘女士说,“龚哥”生前身体比较好,以前出境游的时候连着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落地后又要带队、帮忙办手续都没有问题。也没听说他最近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说去医院或者住院什么的。

律师说法:

应先要做工伤认定

如符合标准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刘先生和刘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龚哥”去世后,其所在的旅行社曾来到“龚哥”家里进行看望和沟通,但是后续事情该如何处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协商,“现在就是希望龚哥的父母未来生活能得到一定保障,毕竟龚哥也是在工作岗位上去世的。”

7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龚哥”所在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后续他们将积极跟进处理此事。

据北京日报7月3日报道,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北京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高温天气

刘女士说,虽然最近北京天气炎热,但是作为导游来说,大多数时候都不太敢停下手里的工作。“旅游是分淡旺季的,现在是暑期,对旅游来说就是旺季,旅行社给你安排团队,你是可以不接,但是导游和旅行社之间的关系挺微妙的,你一次两次不接可以,但是次数多了,到了淡季的时候旅行社可能就不给你派团,不派团就等于没有收入,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拒绝旅行社的派团要求。”

刘女士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由于很多景区是需要提前预约门票的,而一般像故宫、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热门景点游客的数量是超过景点的放票数量的,这也就需要导游去提前订票。“很多景点的放票时间经常变动,有时候是中午,有时候又是半夜,几乎可以说现在导游工作都是24小时待命的。”

对于此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导游因热射病去世,首先要做工伤认定,如果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尽管导游已经感觉不适,但为了履行管理团队职责,坚持把手中的工作完成,说明导游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的身体状况,而且热射病属于严重中暑,具有突发性,也是造成导游去世的主要原因。”付建说,导游与旅行社双方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旅行社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相关新闻

全国多地频现极端高温

高温天数创历史纪录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历年变化(1961-2023年)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高温日数距平分布图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5月28日至6月5日,6月6-12日,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44.4℃)和元谋(43℃)、北京汤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区、市)。

6月以来(截至6月30日),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下同)高温日数9.8天,较常年同期(4.6天)偏多5.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北京高温日数(1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12.2天)和天津(10.2天)为次多,山东(7.7天)为第五多。

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地区。6月14-17日,华北地区有4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35℃及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其中40℃以上1.7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2亿人。

6月21-30日,我国出现今年第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华北地区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41.8℃)、天津大港(41.8℃)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22-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22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1℃。

近10年来(2014-2023年),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除了2014年和2015年外,近10年每年6月华北地区都有高温过程发生,但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实属历史之罕见。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今年6月21-30日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也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其中:1-2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有明显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5-8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此外,6-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如何预防中暑?

如果中暑了怎么办?

据央视新闻,近日,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进入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廖琨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廖琨:轻度的中暑一般发烧38℃以上,看着脸特别红,但手脚特别凉,再严重点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这时候脸就不是红了,可能就变得比较苍白了,心跳加快。重的就出现抽风、意识不清,各脏器的衰竭。

一旦发生中暑情况,专家建议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危险症状及时就医。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

儿童活动量大、出汗多更容易造成中暑。在高温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儿童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段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出门要做好防晒并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临床中不少婴幼儿也发生中暑情况,即捂热综合征,大都是家长过度保护的结果。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廖琨:新生儿来说,他可能要裹个包被,所以这种的孩子也特别容易中暑,经常能看到包着来看病,结果来了以后就高烧, 孩子还有惊厥等症状。

此外,家长应注意,高温天一定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后果非常危险。

抢救室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廖琨:密闭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在狭小空间中产生高温,容易引起中暑。

专家提醒,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

应选择浅色、轻薄、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外出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风油精等。

可以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等。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