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朝阳区第十二届家庭文化节暨2023年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上,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工作人员在为小朋友量身高、测骨龄。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5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举行儿童健康服务专题媒体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多措并举优化儿童健康服务,目前儿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资料图片)
会上还发布了《北京市0-6岁儿童孤独症核心知识十条》,介绍家长普遍关心的儿童孤独症病因及发病机制、早期典型行为表现、早期诊治干预的重要意义和北京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惠民政策等重点内容。北京市卫健委表示,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0-6岁儿童健康体检的同时,对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的孤独症初筛服务。各区妇幼保健院对初筛异常儿童提供免费复筛服务。
打造100支新生儿复苏团队提升救治能力
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郗淑艳在会上介绍,2022年,北京3岁以下儿童系统服务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服务率分别为96.66%和99.24%;婴儿死亡率为1.26‰,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24%,较2012年分别下降56.10%和37.2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在0.14%至0.28%的较低水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等为支撑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现有市、区妇幼保健院17家,设儿科门诊医疗机构16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AAA级6家、AA级152家、A级177家。搭建早产儿保健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五类重点疾病筛查等系列筛查、转诊、干预治疗网络,为儿童健康提供全程保障。
各区新生儿科资源均衡发展,三级助产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室)建设持续推进,覆盖率达到85%。全市遴选确定7家市级、26家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健全妇幼急危重症远程医疗协同体系。聚焦早产、窒息等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打造100支技术过关的新生儿复苏团队,提升救治能力。
开展0至6岁儿童孤独症等免费筛查
针对出生缺陷首位原因,北京围绕“防、筛、诊、治”四大环节,启动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并全面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听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耳聋基因筛查。科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病种由3种扩增至12种,2022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8%以上。
北京实施儿童早期发展深耕工程,创建3家国家级、7家市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建成儿童健康友好社区37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向社区延伸;创新开展0至6岁儿童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五类疾病免费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康复干预一体化服务模式,年度服务儿童100余万人;启动0至3岁儿童口腔保健综合干预工作,年度受益儿童达5万余人;累计建成母婴友好医院39家。
■ 关注
如何识别孤独症儿童?
“五不(少)”行为有助于早期识别孤独症
《北京市0-6岁儿童孤独症核心知识十条》(以下简称《十条》)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有增高趋势。孤独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不(少)”行为有助于早期识别孤独症。孤独症儿童早期典型行为表现为“五不(少)”行为,即:不(少)看,患儿不与他人对视或对视少;不(少)应,患儿听力正常,但呼之不理或理会少;不(少)指,患儿不用或少用手指指物;不(少)语,患儿言语发育迟缓,不用或少用语言进行交流;不当,不恰当地使用物品或玩弄玩具,言语倒退或异常。
6岁前是孤独症非常重要的干预时机。对存在可疑孤独症表现的儿童,应尽早开始科学干预。年龄越小,大脑发育可塑性越强,干预效果越好。
如何治疗孤独症患儿?
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诊断,进行全面治疗
《十条》介绍,孤独症儿童常合并其他疾病,如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癫痫等躯体疾病,需进行全面诊断治疗。同时,孤独症诊断需通过病史询问、精神检查、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孤独症量表评定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综合评判。对于可疑孤独症儿童,家长应带儿童到具有孤独症诊断能力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孤独症症状和预后十分关键。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0-6岁儿童健康体检的同时,对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的孤独症初筛服务。北京市各区妇幼保健院对初筛异常儿童提供免费复筛服务。家长应积极主动带儿童接受孤独症筛查。
《十条》指出,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治疗药物,应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采用康复训练、行为治疗、家庭支持和干预及必要的药物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应遵循早期、个体化、科学循证、长程高强度、基层为主和家庭参与的原则。
《十条》强调,家庭是孤独症儿童重要的支撑,倡导全社会共同创造包容、无歧视的支持性环境,帮助家长科学识别孤独症可疑儿童,及早诊断、规范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效果。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